記者近日走訪市場發(fā)現(xiàn),各大超市里餅干類產品銷售十分看好,一些消費者甚至十罐十罐地購入一些進口曲奇餅。然而,“進口餅干”也許只是一個美麗謊言,甚至可能是問題食品。據(jù)了解,截至2015年12月,全年共計有2807批次進口食品被檢不合格,其中餅干類占比9.8%,成為進口不合格食品的“重災區(qū)”。
進口餅干被檢出不合格
因運輸流程長臨近保質期
近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2015年12月進境食品不合格信息名單,顯示210批進境食品被檢出不合格,其中進口餅干問題突出,有21批次餅干因超范圍使用營養(yǎng)強化劑維生素E、菌落總數(shù)超標、標簽不合格等原因被退貨或銷毀。截至2015年12月,全年共計有2807批次進口食品被檢不合格,餅干類占比9.8%,成為“重災區(qū)”。
“菌落總數(shù)、大腸菌群”等項目用以指示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受污染程度,間接反映食品生產、加工、經(jīng)營環(huán)節(jié)衛(wèi)生狀況的優(yōu)劣,這一指數(shù)與商品保質期限關系最大。為什么進口餅干容易出現(xiàn)菌落數(shù)超標?由于運輸流程較長,不少進口餅干處在保質期中后段。
讓人意外的是,不合格進口餅干最多的出產地是日本。其他分別是中國臺灣地區(qū)、荷蘭,比利時、土耳其、泰國等。其中4批為日本“木西奶酪味紐扣等餅干”,超范圍使用營養(yǎng)強化劑維生素E;6批次為日本“海馬迷你版巧克力味、抹茶味、巧克力味、牛奶味餅干”,標簽不合格或超過保質期。
本地調查:
在售進口餅干中文標簽欠完善
“進口食品的中文標簽應符合我國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的相關要求,標明食品名稱、配料、原料、凈含量、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方法、食用方法、食用風險等。”食品學專家吳林海表示,中文標簽起著“食品風險警示”的作用。記者發(fā)現(xiàn),廣州大型超市里進口餅干基本都有中文標簽,但完善度不夠。如某大型超市在售的進口曲奇餅,中文標簽上并未完整標出食品的保質期,需要消費者在商品包裝上找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甚至需要銷售人員打開外面的紙皮包裝才能看到。中文標簽問題在港貨店更突出。
而街邊港貨店屬于監(jiān)管薄弱領域,網(wǎng)購海淘則風險更大。
專家意見:維生素E超標也有害
進口餅干檢出超范圍使用營養(yǎng)強化劑維生素E,美國食品技術協(xié)會專家表示:“作為添加劑和營養(yǎng)強化劑,維生素E有很嚴格的適用范圍限制和用量限制。”
質檢總局專業(yè)人士分析:“如果食品中超范圍使用維生素E、卵磷脂、維生素C,進食過多會引起中毒,影響身體對營養(yǎng)素的消化、利用和吸收。”
海淘、代購進口食品風險高
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表示:“缺失中文標簽的食品,涉嫌欺詐消費者。”要求進口食品提供中文標簽,是為了保證消費者能看懂成分表和保質日期。“如不能吃含糖量高食品或乳糖不耐受的消費者,可能會因此購買到不適宜的食品。”專家建議應選擇正規(guī)渠道供貨產品。
專家強調:“超市購買的進口食品是有資質的進口商通過報關、報檢等手續(xù)批量進口,經(jīng)過官方檢驗檢疫;而海淘、代購的進口食品往往未經(jīng)檢驗檢疫,選購時要小心。”
TIPS:選購進口食品牢記“三看”
一看:進口食品外包裝有無中文標簽。
二看:質檢部門出具的檢驗檢疫證明。檢驗檢疫機構對進口食品、化妝品經(jīng)檢驗檢疫合格的,或檢驗檢疫不合格但已進行有效處理合格的,準入進口,并簽發(fā)“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
三看:產品準入情況。國家質檢總局對進口肉類、乳制品(含嬰幼兒配方乳粉)、水產品、燕窩等高風險食品實施檢驗檢疫準入制度。消費者可登錄國家質檢總局網(wǎng)站,查詢上述產品獲得檢驗檢疫準入國家(地區(qū))和獲得注冊生產企業(y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