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網上銷售保健食品已經成為保健食品購銷新途徑。由于網絡銷售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規(guī)相對滯后,目前,網絡銷售假冒保健食品案件高發(fā),問題不容忽視。當保健品的忽悠遇見真假難辨的網絡,身為消費者,又如何幸免?
價格動輒上千元的“高科技”保健品成本不過幾毛錢;購買之前態(tài)度殷勤、百般保證,交錢之后則翻臉不認人;沒有憑證加上異地購買,消費者維權不易……假冒偽劣保健食品選擇網絡大行其道,游走在政策邊緣,可謂陷阱叢生。
網購中了連環(huán)套
數千元打了水漂
家住草場坡長安壹棟小區(qū)的張先生告訴記者,近期他回父母家,意外發(fā)現,家里氣氛有些不對。追問起來,父親面露尷尬,母親則有些氣憤。
原來,父親花了800多元錢在網上購買了3瓶“瑪卡膠囊”,該產品號稱有抗疲勞、增強體質功能。但一個月吃下來,老先生發(fā)現不但沒有什么功效,還動輒臉紅氣喘。對此售后客服解釋說:“可能你的身體有耐藥性了,您要不試一下我們的升級版產品,一定有效果。”張老先生心想,既然800多元都花了,就再試一下,于是又訂購了1500元的“第七代”產品。
一個療程的“新產品”吃完了,依然沒有多少效果。張老先生再次打電話質詢時,客服推薦了一位“權威專家”,“專家”在細細詢問了張老先生的年齡、病史、生活習慣等細節(jié)后,表現得“十分焦急和意外”,鄭重地說:“我們這產品銷售了四五年了,這種情況一年也就遇上你這一個,可能是個人體質有差別。這藥你先不要用,我給你開一個強力疏通的配方。用了這個配方之后,再用之前的藥才能達到效果。”由于對方“專家”言辭太過懇切,張老先生又心動了。
這時,張先生的母親覺察出有些不對勁,勸老伴不要再繼續(xù)用這個產品了。而張老先生則覺得,如果現在放棄了,那么之前花的錢都白費了。老兩口為這件事,在家里吵得不可開交。因為老太太把銀行卡藏了起來,張老先生整天在家里掛著臭臉,覺得老伴心疼錢,不顧及自己的身體,不相信“科學”,堅持聲稱很多媒體和名人推薦過“瑪卡”,是和人參一樣的天然保健品。
在聽完父母的情況后,張先生立刻上網找到父親買藥的網站。但是,在聽完張先生的質問后,這家操著廣東口音的客服小姐竟然說,“你好可笑哦,我們這里沒有你的任何購買記錄,你不要找事好嗎?”張先生要求退貨,對方卻翻臉不認人,堅決聲稱自己的產品質量是沒有問題的。幾番激烈爭執(zhí)之后,這個客服電話再也打不通了。
張先生生氣之余又覺得慶幸:還好發(fā)現得早,父親沒有再繼續(xù)購買“專家”所推薦4200元的配方。
在高新區(qū)從事軟件開發(fā)的陳先生也發(fā)現,父母最近經常在QQ上與一幫老年朋友交流,還頻頻到銀行取錢。擔心父母投資上當的陳先生一問才知道,父母所加的“柔力球”QQ群里都在網購一種神奇保健品叫“天曲”的產品,據說它是利用了“航天生物”技術,是菌株搭乘“神舟一號”飛船遨游太空后變異產生的生物活性物質,每天吃4片,連續(xù)吃一年,治療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有奇效。但是價格很貴,要4000元人民幣。陳先生上網一查才發(fā)現,該產品只是用富硒紅曲米和淀粉做成的,生產成本一盒不過幾毛錢,早已經在五六年前就被媒體報道過。
大多添加違禁成分
多服甚至危害生命
今年7月份,市食品藥監(jiān)局收到一份群眾舉報。家住三橋的田女士反映,她在上網時通過某搜索引擎,購買了很多人評論的“燃脂糖膠囊”。但服用后身體出現了狀況,懷疑產品可能有問題。在檢驗樣品后,食品藥監(jiān)部門工作人員發(fā)現,這種“燃脂糖膠囊”非法大量添加化學藥物“鹽酸西布曲明”,如長期服用,可誘發(fā)心律失常、神志不清及倦怠無力等癥狀,導致女性不孕。
根據線索,市食品藥監(jiān)局和市公安局將生產有毒有害保健食品的犯罪嫌疑人周某抓獲。而據其供述,其銷售的“燃脂糖膠囊”系咸陽廠家胡某等人為其生產。西安市食品藥監(jiān)局與西安市公安部門根據有限線索,經過兩個多月的走訪、摸排和偵查,將這一規(guī)模龐大的胡氏兄弟團伙抓獲,抓獲犯罪嫌疑人21人,搗毀制售窩點6處,查獲靈芝降壓寶、胰島活肽、超級勃金V8、胰糖復活素等有毒有害保健食品20余種,涉案金額達800余萬元。
據介紹,這些有毒有害保健食品的制售成本非常低廉,膠囊里裝的只有一點點化學藥物,大部分是玉米粉、滑石粉等,再加上膠囊和包裝盒的費用,每盒的成本價不過幾毛錢,但是售價動輒千元左右,利潤空間巨大。
為在短期內提升產品效果、打開銷售渠道,犯罪嫌疑人還在其中非法添加“鹽酸苯乙雙胍”“他達拉非”“氫氯噻嗪”“卡托普利”等國家明令禁止的化學藥物。上述產品服用后,會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傷害,長期服用甚至可能對生命造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