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數強勢上漲,全球大宗商品重挫。而國內白糖價格受益于減產政策、厄爾尼諾現象、資金追捧等利好信息,卻一路向上,本周一市場鄭州期貨交易所白糖主力合約單日大幅度上漲了2.73%,與滬鎳、膠板、甲醇、菜粕4品種的跌停走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大宗商品市場部分品種周一出現了反彈征兆,但依舊難改“熊市”本質。
白糖或能進一步上漲
白糖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在于國內的減產超預期。由于3月至今國內各大甘蔗種植企業(yè)(主要在海南、廣東、廣西)嚴格執(zhí)行了3月全國糖業(yè)大會的“限產保價、行業(yè)自律”協議,且南方多地區(qū)遭遇了極端天氣的影響導致甘蔗產量急劇下跌。糖業(yè)協會最新信息顯示:2014/2015榨季,國內食糖產量同比下降276萬噸至1056萬噸,而先前的預期是1200萬噸; 2015/2016榨季,國內食糖產量有望下降至900萬噸,產需缺口繼續(xù)擴大。
再者,國內農業(yè)政策傾向于控制白糖進口。國內現貨價格持續(xù)大幅高于配額外進口糖,但是實際的進口量仍保持在合理范圍,各地政府不鼓勵大量進口食糖,對于白糖的進口審批要求也有一定的提升。
在大宗商品市場整體下行過程中,白糖期貨價格卻屢屢向上,也吸引了更多投資、投機機構的關注,資金集中到了白糖市場上來持續(xù)“做多”,可謂一枝獨秀。由于機構持續(xù)看好白糖后市,白糖期貨持續(xù)數月高于現貨價格,處在“升水”走勢中。
廣州日報記者再次調查珠三角現貨市場,發(fā)現前期囤積白糖的糧油商至今并沒有出貨、甩賣的跡象,而且部分人仍在加大投入,從原來的幾十萬元囤白糖,發(fā)展到了上百萬元“炒白糖”。部分游資也急于尋找出路,從損失嚴重的豆粕、有色市場上撤出來,選擇白糖入市。11月市場較10月市場的零售價格變化不大,但批發(fā)市場價格下跌了約5%,為部分“做多”機構提供了抄底的機會。
大宗商品或超跌反彈
對比上周市場,本周一大宗商品市場雖然以跌為主,卻出現了一定的回暖征兆:部分有色、農產品、黑色系商品價格大幅反彈。期貨市場中,滬鋅、豆油、淀粉、棕櫚、焦煤、塑料的漲幅均超過1%,小品種產品似乎更有反彈動力。大類商品繼續(xù)暴跌,瀝青跌5.96%、PP跌4.77%、滬錫跌3.66%、螺紋跌2.53%、豆粕跌2.35%、滬銀跌2.19%。
中國國際期貨(廣州)的全泉認為,大宗商品市場將持續(xù)低位震蕩,難改“熊市”本質,不過,本周應能出現超跌反彈行情,連續(xù)暴跌兩周之后多個品種的技術面要求修復,不可能一路暴跌不停歇。短線投資者可抓住反彈機會,但多數品種的反彈幅度單周不會超過3%,建議輕倉做多、規(guī)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