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節(jié)臨近,關于酒的問題也多了起來。寧波市舉報投訴中心數據顯示,近一個月,共接到各類關于酒的投訴舉報40余條,最主要的問題還是集中在假冒名牌、以次充好以及標簽標注作假。
自去年12月中旬開始,寧波市市場監(jiān)管部門就加大了對酒類商品的監(jiān)督檢查,鄞州的一家“五糧液專賣店”被逮了個正著。該店位于鄞州區(qū)四明中路,店門口的招牌上掛著“五糧液”的字號,標注該店系五糧液專營店,有廠家銀基授權。“五糧液”的商標被標注在招牌、酒柜的顯著位置,甚至連發(fā)票上都有。
四川“五糧液”生產廠家的打假人員稱,廠家從來沒有對這家店進行過授權,也未向該店供貨。檢查人員在該店共查獲各種型號、品種的“五糧液”酒19瓶。經廠方鑒定,這些酒都是假的。據悉,該店主面臨5萬元的罰單。
檢查人員在一家洋酒店發(fā)現,一瓶葡萄酒,瓶身上竟然重合貼了兩張標簽。兩張標簽上標注的商品名稱不一樣,一張為“小天使干紅葡萄酒”,另一張為“小天使白葡萄酒”,商品的產地都為法國,經銷商、代理商一致。但因為品名不一樣,涉及的商品成分、酒精度標識也不一樣,而且兩張標簽上標注的商品生產日期也相差兩年多。
經與經銷商聯系,對方提供了這批商品的報關單以及所有進貨憑證,證實商品來自合法渠道采購。這兩張標簽均為中文商標,系在國內上柜前經銷商按照《食品安全法》進行加貼,可能是工作人員操作失誤,多貼了一張標簽。
盡管商品沒有質量問題,采購渠道合法正規(guī),但多貼標簽的操作失誤給消費者帶來了困擾。鄞州區(qū)市場監(jiān)管部門表示,在進一步調查情況后,酌情對經銷商作出相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