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案:要求商超設立臨期食品區(qū)
該意見稿由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局負責起草,對臨近保質期和當天到期食品消費提示制度、超過保質期食品的封存與銷毀制度、臨近保質期食品捐贈制度等方面做了規(guī)范,同時對臨期食品日期做了具體界定。
意見稿規(guī)定,采用原價、折價、特價、買贈等方式銷售臨近保質期食品的,食品經營者應當予以顯著提示,不得隱瞞、掩蓋該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商場、超市應當將臨近保質期食品集中陳列出售。當天到期食品,食品經營者應有提示提醒消費者購買該類食品后應當盡快食用,對于所銷售散裝即食食品也應有具體提醒制度。
不得以任何形式銷售超過保質期食品,必須分類清點、封存并登記造冊,且禁止超過保質期食品實施實物退貨,明確了銷毀時限,以及自行銷毀、委托銷毀的具體要求,意見稿鼓勵食品生產經營者將臨近保質期食品捐贈給社會福利機構、慈善機構等組織,但不得捐贈超過保質期食品;社會福利機構、慈善機構等公益性組織,應當建立臨近保質期食品接收、貯存、派發(fā)制度,不得接收和派發(fā)超過保質期食品。
調查:臨期食品易被用來“促銷”
近日,記者走訪了廣州好又多、百佳等多家大型連鎖超市,發(fā)現僅有少數超市設有臨期食品專柜。記者在海珠區(qū)客村的華潤萬家超市看到,超市設有一個“臨近保質期商品——清貨特賣”的專柜,絕大部分食品已臨近過期,主要有沙琪瑪、薯片、方塊酥等休閑零食及掛面、火鍋底料等,并推出特賣活動,如保質期截至12月19日的富錦香菇肉松餅(保質期6個月)、12月末將過期的富錦仙草餅推出買一送一的活動,將于12月9日過期的九福沙琪瑪售價僅6元。
天河區(qū)一未設立臨期食品提醒制度的超市內,記者看到在售的香港維記豆?jié){(保質期15天)正在做買二送一的促銷,其中2瓶為11月9號生產,而促銷贈品則是11月3號生產,距記者走訪當天僅剩4天保質期而已。
熟食的消費提醒制度則更規(guī)范,不少超市的涼菜等散裝食品銷售區(qū),有注明“食品當天生產,請當天食用”的提示,也有注明“熟食商品請在4小時內食用,售賣一小時后需加熱食用”的提醒。僅有一家超市沒有明確最晚食用期限。
超市:新規(guī)應明確賣場與廠家責任
記者采訪了解到,2012年開始,廣州有些超市曾相繼設立過臨期食品專區(qū),但有些超市最終還是取消了。據此前曾設立過臨期食品專區(qū)的一家本土連鎖超市負責人麥先生透露,取消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沒有具體的相關規(guī)定、對臨期的食品概念界線也不明晰等等。
而將此做法保留下來的一超市,其負責人告訴記者,迄今為止按照超市本身的產品管理規(guī)范在操作,“一年保質期的產品三四個月會提前下架。”她如是說,“超市本身有庫存管理辦法,所以臨期食品、過期食品不會很多,臨期食品專區(qū)的設立主要是讓市民明白消費,保質期內有折扣,一些商品一定程度也挺受消費者歡迎。”她強調,如果政府新政出臺,超市會嚴格執(zhí)行政府規(guī)定。
另一超市賣場負責人則表示,目前行業(yè)對臨期食品退換多是終端賣場將臨期食品直接退回廠家,廠家負責處理或者銷毀,賣場不用承擔任何成本,現在政府將臨期食品處理法規(guī)化,要求設立臨期食品專區(qū)、過期食品賣場負責銷毀等,則是將終端賣場成本將加重。他建議,該征求意見稿應該明確臨期食品過期食品處理費用中賣場和廠家的責任區(qū)分,不應全部直接施加在賣場方。“畢竟產品賣不出去,也并不是賣場的錯,也和產品本身有關系的。”
他還建議,政府應該要求廠家和賣場對臨期食品、過期食品退貨做好登記,做到可追蹤。
一食品企業(yè)負責人也說出了自己的擔憂:“設立臨期食品專區(qū),說實話企業(yè)并不太喜歡看到自己的產品放在臨期食品專區(qū),會影響品牌美譽度,企業(yè)還是比較樂意回收臨期食品,以此來保證市場精度,保證給市民提供優(yōu)質產品。”
“意見稿”臨期食品期限界定
保質期為1年以上的,期滿之日前45天;
保質期為半年以上不足1年的,期滿之日20天;
保質期為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期滿之日前15天
保質期為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期滿之日前10天;
保質期為15天以上不足30天的,期滿之日前5天;
保質期為5天以上不足15天的,期滿之日前2天;
保質期為2天以上不足5天的,期滿之日前1天。
保質期不足2天的食品,不屬于臨近保質期。
(食品經營者可以自行確定臨近保質期,但不得低于上述期限。)
市民:關鍵看巡查制度是否到位
對于臨期食品專區(qū),市民有不同的聲音,之前買過一盒臨期酸奶的黃小姐稱,不會光顧臨期食品專區(qū),此前臨期酸奶使得自己得過急性腸胃炎,所以不再購買臨期食品。
另一市民勞先生稱,得看具體食品品類和包裝,糕點、新鮮肉等不會買,即食面等可能會買。他說,這個制度是好的,提升消費者食品安全期限概念,但制度是制度,關鍵看巡查制度是否得到保障。此外,他也說出了自己的擔憂,此舉出來后,生產廠家會不會為延長產品有效銷售時間,把保質期限時間推后,或者商家對產品生產日期進行覆蓋和涂改,“消費者是很難判斷食品標簽規(guī)范性,油刷、黏貼容易被涂改,激光打印生產日期或者能避免此擔憂”。
專家提醒:慎買生鮮臨期食品
廣東省食品學會食品專家范瑞認為,從安全性角度來講,只要產品沒有過保質期,所有的食品安全風險都是同等的,但不同類型的食品對臨期的概念要求不同,生鮮如鮮肉、水果、鮮奶等食品對時間要求比較高的,時間越長,不僅風味上有所損失,安全系數也降低。但餅干、罐頭之類等包裝食品對時間要求沒那么敏感。他稱,臨期食品不是從安全性角度出發(fā)的,而是一個商業(yè)的概念,他提醒市民選購時,價格和新鮮度呈正比,要根據具體產品安全性去選購。